“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做工程必須把施工現場當作自己的家”,這是陽曲項目部共產黨員工程部部長柴建曉的口頭禪。他敢于擔當,勇于進取,做項目建設的排頭兵,始終扎根在一線施工現場,用奮斗擦亮黨員底色。
敢于擔當作為,開創工作新格局
“干工作就是要提前規劃,不提前規劃好,怎么能管好工程?”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供電工程開工前,他提前熟悉標書文件和繁瑣的合同細則,挑燈夜戰去弄懂設計圖紙。督促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和監理單位進行圖紙會審和設計交底,只為項目正式開工后能有序進行。
場地移交后,他扎根一線施工現場,積極組織人員參加現場調查核對,做好復測施工工作。根據建設單位調度部門的要求,科學編制施工進度計劃,做到對各站區所需的人員、材料、機械設備心中有數,嚴格按照節點進度施工,保障工程進度。在1-4號變電站配電裝置樓封頂等重要節點上,他帶領工程部開啟“五加二、白加黑”的24小時駐場模式,克服雨季施工種種難題,順利完成了各項節點施工任務,得到了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一致的認可和肯定。
潛心技術創新,努力攻克技術難題
“在技術上要敢于創新,不怕錯,就怕不琢磨,不行動?!彼沁@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針對現有技術墻體保溫系統只關注系統的保溫性能而不重視防水性能的問題,他組織工程部技術人員反復研究,采取新型的防水材料,改變傳統的施工工藝,成功研發出防水保溫一體化墻體施工技術。這項技術革新不僅能實現良好的防水保溫效果,還將環保理念貫穿于整個技術的應用中,實現有效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作用。隨著該工藝逐步推進,不僅解決了生產中的難題,柴建曉自身業務水平也不斷提高。
增強專利意識,積極保護創新成果
“咱們單位缺的不是專利技術,缺的是專利保護意識?!彼沁@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他所擔任的工程部長的世界首座 660 兆瓦循環流化床鍋爐發電機組項目中,他積極組織工程部技術人員在常規技術手段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新。每一項發明都不是一揮而就的,都要經過反復試驗,甚至十幾次測試調整,通宵加班成了家常便飯。在繪制專利說明書附圖時,他右眼因過度疲勞,患上了炎癥,然而他只是淡然一笑,說什么大事,又繼續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在他的帶領下,經過大家不懈努力,成功申報授權《空冷換熱管束起升就位調整裝置》、《空冷擋風墻封閉吊籃固定裝置》以及《狹窄空間管道移動裝置》三項專利,讓實踐成果受到保護。
日出東方,他與技機械設備相依,月明風清,他與圖紙數據相伴。帶著堅持,他度過了寒夜,看見了黎明,種下了奮斗的種子,收獲了成功的果實。